谈食用菌种植如何控制绿霉以及高效治疗绿霉病
绿霉菌是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、危害大,传播力强的竞争性杂菌。如管理方法不当、防治不及时、会给香菇生产造成重大损失、甚至绝产绝收。因此食用菌种植中控制绿霉以及对绿霉菌的治疗势在必行。
首先我们从绿霉病的发病症状以及发病原因入手做简单的分析:
一、绿霉病发病症状
绿霉发病初期、菌丝呈白色斑块逐渐变绿、后期为深绿色、墨绿色直至松软腐烂。绿霉发病适合温度20~32℃、偏酸环境、高温高湿利于绿霉菌的发生蔓延。
二、发病原因 ①菌种感染。②违反标准操作规程造成污染。③接菌工具、接菌室、发菌室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感染绿霉。④微孔破洞损造成绿霉污染。⑤高温高湿极易感染绿霉。
其次我们从防治入手:
1、菌种的选择:选择未被感染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菌种。
2、菌棒灭菌:【1】配料:拌料时按照总干料的0.5%加入防污染灭菌剂-增抗剂,灭菌前配制好的培养料〔堆料〕不发热、不产酸。装好的菌袋不胀袋。【2】灭菌:起效温度65℃,当温度升至90℃~100℃时只需进行短时间灭菌,培养袋就达到彻底无菌状态,杀菌率100%。 并且彻底预防微孔破洞,绿霉感染。
3、发菌场地以及接种器材的消毒:【1】强力接种灵:1袋高效绿霉净兑5kg酒精,配制成【强力接种灵】用于接种工具、菌种袋表面及双手的消毒。【2】接种前、后对操作环境包括菌袋表面各喷一次高效绿霉净消毒,能大幅度降低因接种操作不规范造成的霉菌感染;菌袋微孔污染极少发生。【3】发菌场地〔发菌棚、发菌室〕在入菌袋前用高效绿霉净进行全面环境喷雾消毒;【4】发菌期:每隔7~10天对发菌场地〔包括菌袋表面〕喷高效绿霉净消毒一次,预防链孢霉和绿霉菌发生。旧场地使用需缩短喷雾间隔时间。例如:香菇类食用菌,通氧或脱外套袋后直接将绿霉净溶液喷于菌袋表面和周围环境,杂菌污染概率大幅降低。
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22~24℃、而绿霉菌超过23℃最易感染发生。所以我们根据香菇菌丝和绿霉菌所需最适温度不同进行控制、避免高温环境、采取措施如下:①室内着菌期。疏散菌袋降低堆叠层次。刺孔要分批进行、刺孔后香菇菌丝呼吸作用增强释放热量,当室温达28℃时停止刺孔。②越夏期。越夏期间外界环境温度高达30℃以上,必须做好通风降温工作。若在出菇棚中度夏,棚高最好达2.8米,后墙每隔12~1.5米留60厘米×60厘米通风孔。棚膜前底脚全部揭起,棚膜上覆盖草帘遮挡阳光、排放菌袋的架下挖50厘米宽20厘米深地沟,内衬塑料薄膜,如遇高温沟内放水,向草帘棚周围地面喷水降温。棚内地面洒石灰降低湿度。③个别菌袋感染绿霉时,初期应及时处理,用高效绿霉净喷施,同时置感染菌袋于24℃以下通风良好的地方,或把菌袋感染绿霉的一面贴近阴凉地面或放在有水的地沟上,这样香菇菌丝会迅速生长吃掉绿霉菌。绿霉发病后期。
总结: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绿霉的控制以及治疗要遵循以下事项:以防为主,因地制宜,早发现早治疗。